《史丹利寓言深度解析:揭秘游戏魅力与玩法攻略》
4
2

深入解析《史丹利的寓言》:一场关于自我认知的冒险之旅
在《史丹利的寓言》这款游戏中,玩家将扮演一位编号为427的社畜,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屏幕上的指示按特定的按键一段时间,周而复始,循环往复。这种毫无意义也毫无创造力的工作虽然看起来荒诞,但仔细想想,其实我们很多人所从事的职业,可能也大差不离,尤其是“躺平”、“摆烂”之后,也就沦为了机械的执行那些意义不明的指令,行尸走肉一般完成上头的命令。
打破常规的meta游戏体验
《史丹利的寓言》是一款“步行模拟器”风格的meta游戏,但它和大部分人刻板印象里那种长流程、少分支还往往带一点解谜的步行模拟器游戏大为不同。游戏在一栋四通八达的办公楼内,玩家任何一次选择都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走向,以及对应的结局。每走进一扇门,都会永久性地关闭,也就是我们的任何一次选择都是无法后悔的。
旁白引导与互动感
游戏中会有一个“旁白”一直引导我们走向标准的“happy ending”,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,你都可以节外生枝。游戏最有趣的部分大约在于互动感:就是你的任何行为,旁白都会根据你的动作改变对话。比如同样是去往老板办公室,如果你一直不去,他会反复规劝;你去了直接按密码,他会说你的心态很急躁,这样不好;你反复去几次,他甚至会直接给你开密码门,还会自嘲“真是惊喜呢,居然有这样一条意想不到的通道”。
寓言、反讽与反思
《史丹利的寓言》看起来像是反大公司、反资本主义,对于“职场文化”有很多鞭辟入里的讽刺。但细致思考一下,也许它讽刺的更多,比如在“正确答案”的最后一步,如果你选择启动设施,会因为DNA检测不合变为开启“自爆”,这个时候你有两分钟倒计时时间,场景内有很多看起来是线索的内容,但当你绞尽脑汁完成各种尝试之后,才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。
认知图式与用户交互
在电子游戏中,我们习惯了“学习”规则,很多相对平庸的电子游戏,则是因为完全套用那些“约定俗成”的规则被我们嗤之以鼻,但是可能很少有玩家想过,所谓的“机制学习”,其实也是游戏设计师尝试实现的一种“用户交互”,只不过优秀的设计师会设置合理的难度曲线、挫折感带来的学习欲以及足够正反馈的“学成”爽快感。
挑战认知,反思生活
《史丹利的寓言》在“第三面墙”内外的认知图式是同时被挑战的。那些作为“先验知识”的游戏通用规则不再起效果了;“遵从旁白”或者“违抗旁白”其实都只是一种“行为模式”,我们自以为掌控了自己行为的动机,但事实上并没有。
以上就是K游戏原创的《史丹利的寓言》解析,更多深度好文请持续关注本站。